陕西省畜牧兽医学会 提高畜牧高质量发展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陕西省畜牧兽医学会屈雷副理事长:教书育人 回报家乡||师者·如光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正逢第40个教师节。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充分展现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展示宣传我省教师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教师报微信公众号面向全省征集遴选了一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即日起将陆续推送,欢迎关注转发。

       屈雷博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学时报》曾先后报道过他的先进事迹。正如每一位先进人物一样,他们的事迹是感人的,他们的奋斗历程却是艰辛的,在懵懂的童年,他除了上学就是放羊,贫穷和饥饿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始终缠绕着他。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学习,默默努力,先后上了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最终成了一名人民教师。他常说:“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交给年轻教师的,那就是一份责任心。不单单是在工作上的爱岗敬业,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更是对学生的爱。我们站在这个讲台上不仅仅是上一堂课、面对一群学生这样简单,这背后还有许许多多家庭的责任,如果老师们可以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在学校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未来可以改善自己的家庭,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我们搞教学时拥有这样一个境界,那么这就非常有价值了”。带着这样的责任心和爱心,他坚守在教育一线,为数以千计的学生答疑解惑,构筑人生基石。

       由于榆林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的《动物普通病学》涵盖兽医本科教学内容的《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和《兽医产科学》,而我国的现有的本科教材中还没有能包括上述所有内容的教材,为了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动物内科病、外产科等普通病的知识,他参考上述教材的相关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编排,使学生对动物普通病的相关学习内容能够整体掌握并较熟练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为了改变目前兽医学教育只注重理论学习,而缺乏临床实践锻炼的现状,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他积极调整课程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内容,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建立医疗小分队、加大兽医外科技能训练、深入养殖场进行临床实习等途径,增加学生的实践应用型技能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还经常带领学生在各个养殖场、养殖户中进行绒山羊的生产实习和养殖培训,养殖地点一般都在偏远地区或山区,生活条件较差,但为了能让学生学到更多一线养殖技术、了解最新养殖数据,他以身作则,吃住都在羊场,一待就是十几天,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羊专家”。

       一件普通的蓝色衬衫,一块戴了几十年的手表,一条黑色的休闲裤,这身随意的装扮让屈雷教授显得格外低调,没有架子的他让学生和他的科研团队更亲近自己。屈雷教授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全都投入到了教书育人第一线,把一切都交付给了学校,交付给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他对学生的关爱与责任获得教师们的高度赞扬:“屈雷教授勤勉教学,爱岗敬业,以刻苦钻研对待科学,以爱护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教师的德才影响着学院的发展,是广大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

绒山羊研究与羊产业发展的领跑者

       屈雷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专业知识,还有他多年如一日的科研态度,一届届莘莘学子无不为他那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所感染。

       屈雷教授在重大项目和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做出重大贡献,从2008年起主持国家重大专项“高产绒量转基因陕北绒山羊新品种培育”项目,成功体细胞克隆陕北白绒山羊5只,并于2012年成功出生了1只转乙酰丝氨酸硫化氢酶基因陕北白绒山羊,为绒山羊克隆和转基因研究领域做出积极贡献,带动榆林市科研水平迈入陕西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

       为了提高陕北白绒山羊的产绒量和生长速度,屈雷教授团队利用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成功敲除陕北白绒山羊的FGF5基因(羊毛生长抑制基因)和MSTN基因(肌肉生长抑制基因)的基因编辑羔羊,后移植至代孕母羊体内妊娠后获得基因编辑山羊。作为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高产绒量转基因绒山羊新品种培育”子课题主持人,屈雷教授对课题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严格设计,在绒山羊基因工程育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于2015年获得19只活体基因编辑的陕北白绒山羊羔羊(10只公羔,9只母羔),形成了目前国内外最大的基因编辑绒山羊种群。羊圈里,这19只羔羊比起同龄的山羊看起来,都要大上很大的一圈,绒毛的长度也长上不少,他们时而聚集在一起嬉戏打闹,时而安静地卧在羊圈的一角。“传统的山羊需要12个月才能长到35公斤,而经过基因编辑的山羊6个多月就已经长到了35公斤,喂食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屈雷教授介绍,经过严格测定,这些羊在生产性能方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其中基因编辑公羔羊平均体重已经达到35公斤以上,最大的达41公斤,此外,部分基因编辑羔羊最快的每日增重可达300克以上,而传统的山羊每天增长150克,绒毛长度也比传统山羊要长不少。这项研究创制了新的陕北白绒山羊育种材料,从根本上改变陕北白绒山羊种群结构,大幅度提高了绒毛品质和产量,增加了养殖效益。据榆林市科技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绒山羊产业是我国北方牧区及农牧交错区的特色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培育绒肉兼用型绒山羊新品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核心工作之一,屈雷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成果被陕西日报、华商报、榆林日报、搜狐网、陕西新闻联播和榆林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报道,影响巨大,为我国乃至世界绒山羊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为了缓解在封山禁牧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他还在适度规模化养羊模式选择、标准化舍饲养羊集成技术、舍饲养殖营养平衡、饲草料加工利用技术、羊产品加工利用技术和舍饲羊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突破了常年舍饲养羊技术瓶颈,经过在陕北地区十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生态经济效益。

       屈雷教授先后主持并实施国、省、市及横向项目30余项,有2项研究成果经教育部鉴定,分别属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水平;近五年累计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文章41篇,SCI论文19篇;获得国家专利49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横向项目累积30余项,总经费1600余万元。他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绒山羊种质资源的创新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博士初心  家乡情怀

       屈雷教授青年时积极上进,刻苦学习,学有所成时不忘贫穷落后的家乡,毅然回归故里,为家乡的畜牧业发展亲力亲为、献计献策。他认为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艰苦命运和现状,仅仅依靠勤劳与付出是很难改变的,“三农”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需要现代化、高效率的科学技术。正是出于这一初心,让他带着所学扎根故乡,二十几载春秋如一日地坚持走了下来。

       在屈雷教授的带领下,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与红太集团陕西应马安养殖有限公司、上河集团榆林三农养殖服务有限公司等合计总产值10亿的20多家养殖企业以及榆林市华西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横山县香草羊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产值达4亿元的10多家饲料、肉品生产加工企业,就绒山羊/肉羊品种选育、饲养管理、饲料营养、肉品加工、疫病防控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通过中心的技术加持,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年利润年增幅分别可达20%、10%左右。目前已与红太集团陕西应马安养殖有限公司合作选育出15000只超细绒山羊种群,可吸引更多的国际制衣大品牌入驻榆林;与上河集团榆林三农养殖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正在建设的年产10亿的30万只湖羊基地,建成后可为榆林乃至陕西周边地区提供更多优质羊肉,同时带动当地就业人数1000人以上。

       为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衔接研发、生产成果、技术转化、市场应用等多个环节,屈雷教授带领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外高校、研究所、榆林各相关机构以及龙头企业组建了陕北羊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融合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统筹人才、资本、信息、技术。近几年,在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先后建成了陕北羊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肉羊工程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省级平台、陕北白绒山羊全产业链综合性检验检测平台、榆林市现代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四个省级平台,湖羊产业研究院和绒山羊产业研究院也正在建设,使陕北羊产业的前沿科技与市场发展的最新动向紧密结合,为科研技术推广转化、服务地方产业、乡村振兴做贡献。

       在注重绒山羊的基础应用研究的同时,屈雷教授始终坚持科技成果与技术的示范推广,服务羊产业,为推进陕西省乃至周边省区绒山羊的发展做贡献。为了改变榆林市陕北白绒山羊品种资源混杂、绒毛直径增粗品质下降、产业品牌受辽宁、内蒙绒山羊冲击及养羊户收入下降的形势,屈雷教授通过建立陕北白绒山羊网(www.chinagoats.com),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七套《科技苑》栏目制作和播出陕北白绒山羊实用养殖技术等科普宣传的措施,多渠道推广陕北白绒山羊舍饲养殖新方式、新技术,有力地提升了陕北白绒山羊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好地维护了“陕北白绒山羊”品牌。多年来,他以提高养羊经济效益、改善养殖户的生活水平为己任,为榆林市和周边各县养殖户举办了上百场培训会,涉及的内容包括羊高效养殖技术、疾病防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规模化舍饲绒山羊场建设与集成装备推广应用等,累积培训万余人。他还坚持常年免费上门服务,指导养殖户并推广实用技术。利用网络平台的固定栏目和专题向全国养羊者推广羊只繁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和取得成果;同时起到和国内外同行互访和交流作用;微信平台能实时推送养殖信息和实用技术并进行互动交流,当地甚至外地养殖户都可通过平台咨询养殖上的难题,他每次都细心地指导或直接赶赴现场给予帮助。在屈雷教授的带领下,绒山羊研究中心团队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绒山羊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14年,被陕西省总工会命名为“劳模创新团队”,2015年被省教育工委命名为“雷锋式团队”。

       教书育人、回报家乡,是屈雷教授一生的追求。他凭着一颗关爱学生、热爱科研、情系家乡的心,扎扎实实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也用行动感染着他的学生和同事们。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的带领下奋战在绒山羊研究和羊产业发展的一线,为陕北地区乡村振兴蓝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作者:教师报   审核:雷初朝   来源:教师报   阅读次数:360   上传时间:2024-08-20